一、育苗移栽
1、育苗
育苗地应选土层深挚、肥饶、松散的腐质土或沙壤地盘块。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公斤、过磷酸钙25公斤、硫酸钾10公斤为基肥,深耕40厘米以上,整平耙细,做110厘米宽的平畦备用。甘草种皮革质,有光泽,吸水性差,播前应先行处置。出产上一般采用砂磨法处置。把甘草种和干净的河沙按1:1的体积比夹杂,装入容器中,频频搅动,使之摩擦,待种皮不发亮时,即可播种。3、4月间,在整好的畦面上,沿畦埂标的目的开四条宽10-15厘米、深1.5-2厘米的浅沟,浇足水,将种子平均撒入沟内,喷施甲拌磷800倍液后,覆细土厚0.5-1厘米,盖草保温保湿。每亩用种5公斤,培育一亩种苗,可栽种5-6亩年夜田。(气温20℃时,5-7天就可出苗)。当出苗50%时,揭去盖草,浇水保墒,以待齐苗。当苗高15--20厘米时,每亩随水追施尿素20公斤,今后节制用水,以利根条向深土层发展,培育优良种苗。甘草苗期易受地下害虫如地山君、金针叶等风险,这一点,在涝凹地和新垦地尤为凸起。防治的方式除在播种时加年夜甲拌磷的用量外,还应在播种后的第40天、100天再各施一次甲拌磷,剂量节制在1000-1500倍,灌株或随水浇施。高温多湿季候,甘草易发白粉病。先是叶片后背呈现散在的点状、云片状白粉样附着物,后舒展至叶片两面,导致叶片提前萎黄,严重影响苗量。防治的方式应着重一个“早”字,即早发现、早防治。发病初期可用35%粉锈宁1000-1200倍液喷雾防治,每5天一次,持续3次。也可用甲霜灵等防治。精心培育一年,第二年二月就可移栽。
2、移栽
甘草耐旱、耐寒、耐盐碱、顺应性很强。移栽田宜选土层深挚、松散、肥饶的沙壤土为宜。地选好后,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公斤、过磷酸钙50公斤、硫酸钾20公斤做基肥,深耕35厘米,整平耙细,做110厘米平畦。2月中下旬,从育苗畦的一端最先,深挖40厘米以上,将种苗小心挖出,务使根条长在35厘米以上,剪去枯枝,最多保留3条根状茎。种苗要随起随栽,谨防掉水干涸。在整好的畦面上,沿畦梗标的目的开三条宽15厘米、深15厘米的小沟,每条沟内交织摆入两行种苗,根头距12-15厘米。覆土时使根头在畦面上5厘米,根尾在畦面下15厘米,根状茎天然伸展。覆土后用脚结壮,浇一次透水,待畦面不粘脚时,划锄保墒。
3、田间治理
栽后15天摆布最先出苗。齐苗后,每亩随浇水施尿素15公斤,促苗发展,5月底至6月初,每亩开沟施磷酸二铵30公斤,施后浇水。在这段时候里,要科学施肥浇水,包管苗期发展兴旺,争夺早日封行。雨汛季候,做好疏沟排水工作,防止白粉病的发生。封冻之前,浇越冬水,每亩撒施捣细的农家肥3000公斤,以利越冬。栽后第二年二月,割除地上残茎,浇一次返青水,畦面不粘脚时划锄。划锄要浅,以免伤及浇土层的根状茎。苗高20厘米时,每亩撒施磷酸二按30公斤,施后浇水。今后,是甘草发展的主要期间。每隔10天,叶面喷施0.3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公斤,持续三次。进入发展后期,严酷节制浇水,汛期到临之前,要做好排放水预备,瓜代喷施代森锰锌和多菌灵,防止白粉病的发生。
4、病虫害防治
甘草出产中,虫害以地山君、金针虫多见,病害以白粉病多见,二者是造成减产的首要原因,防治方式前已述及,在此强调,以期留意。其它病虫害可对症防治。
5、收成加工
栽后第二年秋分至第三年春萌发前均可收成。沿畦的一端起挖,把概根条完整挖出,根状茎挖净,剪去茎叶,抖净土壤暴晒,晒干后捆扎成捆,即可发卖。也可将根和根状茎分隔捆扎,别离发卖。甘草商品以身干、无杂质、粉性足为佳。一般亩产600--1000公斤。
二、根状茎滋生
1、选地整地
凡是选择泥土肥饶、质地松散、排水杰出、盐碱度低的沙壤土。凡是整地时是用拖沓机进行翻地,深翻20厘米摆布,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厩肥2000—2500千克作基肥,然后整平耙细,起宽50—60厘米的畦即可莳植。只是耕地深度要达40厘米以上。
2、拔取种茎
二月收成甘草时,拔取顺直、粗壮、节间短,节上带有不定根的根状茎做种茎。将选出的种茎截成15厘米长的小段,使每段上至少有三个带芽的节。将截好的种茎置30ppm的赤霉素液中浸泡3-5分钟后当即栽种。
3、栽种
在整好的畦面上沿畦埂标的目的开三条宽15-18厘米、深5-7厘米的小沟,每条沟内放入两行种茎,使首尾相接,喷施甲拌磷800倍液后覆地,使种茎在畦面下4-5厘米,用脚结壮,浇一次透水,待畦面不粘脚时,划锄保墒,提高地温。
4、田间治理
根茎滋生的甘草出苗较慢,地温18℃时达80%出苗约需20天。所以,在这段时候里务必做好抗旱保墒工作,包管畦面潮湿,有利出苗。利用赤霉素催芽的种茎出苗后纤细,可按申明喷施比久或短壮素,使之粗壮。齐苗后,每亩撒施尿素15公斤,喷施0.3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-60公斤。此后,勤划锄灭荒,积极防治地下害虫,确保苗全苗旺。进入6月今后的治理以及第二年的治理方式,与移栽的治理方式根基不异,不再赘述。
郑重声明: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仅为三农种植内容更加丰富,非鸭寮街观点。如信息标记有误,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合作。